互联网反恐
隐私意识、中国人的态度和通往民主的路障
有关中国网络内容审查、网络监控技术的揭露文章能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有效的传播和反馈,它们是中文舆论场日常谈资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那些对保护隐私的技术性指导的文字反而无法引发舆论呼应。这便会形成一种印象: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吐槽发泄、姿态式的展示立场,而不是正面对抗和想办法解决问题……
更多隐私问题三:监视社会的由来和糟糕的“美国也有”
一个政府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在任何时候对每一个人都进行监视,为了减少开支,这一政治制度也需要不确定性——个人可以自己估测被监视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永远不会降为零。它还必须与奖惩相权衡,如果一个极权政府要控制其人民的话,那么它需要实施严厉的惩罚,以使天平倾向有利于它的那一边。这种惩罚必须被公开,准确说是被宣传出来,从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