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新停滞于05年

2005年就像一条鸿沟划清楚河汉界,彻底的拉开了中美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个神奇的年份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导致中美互联网行业发展经历了冰与火之歌,让肥沃温暖的中国互联网环境竟一夜之间变成了荒芜寒冷的盐碱地。

更多

北风专栏:网络上可能受到的攻击方式

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能遭到特定或随机的攻击,前者是有心人士针对你电脑或账户的控制权限,后者大多是为你的虚拟资产而来。你可能会受到哪些方式的攻击呢?

更多

谁是香港“反蝗”的真正受益者?

广东道如今成了香港“反蝗”据点,主张香港“城邦自治”的示威者,滋扰自由行的旅客,要把“蝗虫”赶回大陆。然而,当文化标签落到了人的身上,而非指向背后的强权,矛头转向了民间,造成分化。

更多

长平:没有自由就没有安全

继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2月27日,中国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样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这个消息带给中国广大网民的感受,我相信不是“现在网络更安全了”,而是“更恐怖了”。

更多

北风专栏: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很难知道要做什么样的安全措施预防措施才算足够。在中国,基本上要把自己当成透明人,做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安全措施。

更多

VPN软件的中国变形记

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应用软件,为什么在中国变成了一款用来登录国外网站的翻墙软件?

更多

个人信息安全管理:鸡蛋不要放在同一篮子里

于信息安全来说,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有风险,没有收益。有心人士只要掌握了用户的邮箱或手机,就掌握了一切。

更多

用网游思维修理破碎现实

中国是第一个把网瘾界定为慢性心理疾病的国家,但这可能简化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探索如何治疗青少年网瘾的问题上,我们或许可以逆向思维。不是去用现实修理游戏,而是思考游戏怎样可以反过来修理现实。

更多

反监控总动员

2月11日,全球逾6000家网站进行反对网络监控的抗议,活动被称为“反击日”。“我们希望这一代的抗争,可以为孩子们赢得一个更自由的网络空间。”瑞典游行的组织者Rick Falkvinge告诉泡泡。

更多
许志永与中国网络公民的十年

许志永与中国网络公民的十年

在农历新年前夕,新公民维权运动的骨干许志永被指扰乱公众秩序,判刑四年。这次被判罪的,不单是许志永,还有十年间通过互联网觉醒的网络公民。

更多

北风专栏:攻击来自何方?

“我的电脑被他们入侵了”,“我的电话被他们监听了”。“他们”是谁?一般来讲,“他们”往往指的是国保或国安。北风(温云超)指出,不管攻击来自何方,只要采取相同的防范措施即可。

更多

朝鲜网络生活

“我用过中国酒店大堂里的电脑,刚刚登录就出现了两排黄色图片,关都关不掉,一直在那里闪啊闪的… 这种事情在我们朝鲜怎么可能发生呀。”

更多

索契冬奥会,传媒的寒冬?

索契冬季奥运会即将在本周五(2月7日)揭幕。但借打击恐怖袭击之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计划每日24小时全天候监控索契地区内所有电话和互联网通讯,包括运动员、传媒和观众。当地通讯公司将会让FSB安装间碟软件,收集用户各种数据,如个人信息、通话情况、数据用量和费用;并追纵电邮、社交网络或即时通讯软件的敏感词。

更多
记者采访艾未未

外媒网陷入中式困境

中国媒体人总是很羡慕,外媒的同行就要幸运多了,他们不用看中共的脸色行事——不过,这其实是一种想象。国际记者联会(IFJ)亚太区1月28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新闻自由在过去一年大幅倒退,外媒的处境日益艰难。该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记者不要容忍,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大声反抗。事实上,中国记者反抗的代价太大,可能失去工作甚至失去自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