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组织的电子“非冲突性社会行动”

2013年7月,一次民间的编程马拉松在中国南方城市广州举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技术人员组织和当地一所软件和互动设计学科实力很强的大学共同合作,来解决当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开发一款移动应用程序来收集旧衣物,然后便宜地卖给农民工。

此次民间编程马拉松是由NGO2.0及其合作伙伴组织,这是他们一系列活动中的一个。NGO2.0是旨在提升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数字素养和发展技术协助社会服务部门的理念和实践的一个项目。最近,其创始人兼执行董事王瑾在为《中华传播学刊》的特别期刊所撰的文章里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并探讨了草根非政府组织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ICT)用于中国的行动:“互联网‘下乡’:在中国农村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被认为是提高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权力的一种手段,而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府的严格控制和资金的缺乏,这变得非常困难。王瑾建议,这些组织在媒体报道上根本没法与政府附属的非政府组织竞争。但是,社交媒体开创了新的可能性。NGO2.0的一个重要“通信能力建设计划”就是在中国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为草根非政府组织提供数字和社交媒体素养培训。参与者将会学习如何使用社交媒体以低廉的成本来塑造机构的品牌形象,以吸引志愿者和其他资源,找到这些并与之合作,提高其运作透明度,开展参与式的思考,获得亲身体验,同时研究成功案例。

王瑾以“拯救民勤”这个农村环境非政府组织为例。民勤是一个正在发生急剧沙漠化的县,这个非政府组织正努力“拯救”这个县。这个组织的网站访客很少,但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微信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关注生态的网上社区,能够公开招募志愿者前往民勤,在该县沙漠边界上植树。

根据王瑾文章里的信息,截止到2014年7月,NGO2.0慈善地图上有的1492家草根非政府组织中,有895家没有微博账号。这条道路还很漫长。

(王瑾文章里的这个图表显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使用的不同社交媒体平台)

除了能力建设项目外,NGO2.0也开展了其他项目。他们编制了一个在线工具箱,建立了一个Web 2.0地图,超过1600家非政府组织在该地图上登记了其机构和项目资料。很多这些组织和项目在他们的行动中都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王瑾将这些项目描述为"非冲突性的社会行动"(Nonresistant activism)。“除了一小部分维权的非营利组织,”她写道,“大多数中国非政府组织都是非正式的社会服务或福利救济机构,被迫在体制内开展工作。”

她进一步解释了社交媒体在行动中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们目睹了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把“政策宣传”作为其工作的一个平台,但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倾向于不用社交媒体来挑起革命或引燃公众的争议。

那他们使用交互式媒体是为了什么呢?建立社会网络,调动资源,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救助。

王瑾提醒读者,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选择“不应该被当做是意识形态植根的,而是战略驱动的。”在一个独裁国家,民间团体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很多活动家被关押,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在战略上强调“社会服务”,而不是“社会变革”,并相信他们仍然可以提高人民的认识,引发小的变革。

事实上,作为一个项目的NGO2.0也遵循着这一战略。NGO2.0最近从一个源于国际的学术项目转变成在深圳正式注册的一个非盈利机构。王瑾承认,她将NGO2.0定位为一个技术项目,而不是一个媒体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的审查,同时她也强调了NGO2.0解决数字鸿沟的使命,“这才是政府也接受的一种话语。”
 

方可成,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

本文经授权由泡泡翻译,英文原版原载于媒体运动研究合作社

冒个泡吧!

Plain text

  • 不允许HTML标记。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