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心理学:因果认知中的偏见(二)
继续前文。
与偏好因果近似的,人们还习惯于把其他团体、国家或政府的行为解释成有统一指挥的或既定计划的有意而为,分析人员经常会对此估计过高,因为如此解释会显得更有故事性、连贯甚至精彩。反过来便是,这样的结论会导致分析人士对猜想性预测抱有不切实际的自信。
意外事故、失误、巧合、好心办坏事、执行不力、半官僚机构间互相扯皮等等一系列因素在影响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它们的存在意味着现实世界是无序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更多是随机结果而非计划内。媒体追求的新闻价值也就是故事性,要求它们对政治行为强拉硬拽地做出解读。很遗憾,不少事件只有当回忆录和政府文件公开之后,人们才能在历史的视角下得到完整的故事。
这种可以称之为职业性偏见的东西在跨国议题研究中有可能后果严重,分析者容易出现三种常见错误:1、如果他国政府行为的原因在不断变化或存在前后不一致的价值观、完全的误解或失策,那么对其行为的预期可能就会落空;2、从他国政府的个别言论或展开的行动中,得出事关重大的结论可能不保险,要考虑到这些言论有可能是个人、而非集中指挥的产物;3、太多阴谋论,忽略了领导人的软弱、犹豫不决,或者是利益集团政治博弈的产物,而后者是可利用的……
时政研究人士最好不要把媒体的“创作”当成可靠凭据。
“同一性谬误”
如果无法对共变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而且似乎同时存在着几种可能的因果解释,那么人们经常会使用一条简单的检验规则——即用因果解释之间的相似性去判断因果关系。比如体量大的人走起路来声音肯定大、身材好的人跳舞一定很优美等等,涉及物理属性的判断,这种推理通常是靠谱的,但是时政分析可不这么简单。
如果你认为经济问题主要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大事件一定会有大背景、小事件不可能影响历史进程……你就掉入了“同一性谬误”。虽然如此解释能让叙述看起来更连贯、更具逻辑和说服力,但肯定不能指望它与事实相符。
5月2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那场红歌演唱会让56朵金花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都处于舆论热点,把“二次文革”搬上标题的媒体估计不止一两家,这正是依照因果相似性进行推理的倾向,且总是与文章开头提到的“集中指挥幻觉”相伴相随(甚至有人认为是统一部署的“文革试演”)。这两种偏见的普遍存在说明了为什么阴谋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阴谋论往往用于解释看似没有重大原因的重大影响,比如“就像奥斯瓦尔德那种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那也太离谱了”。与刺杀肯尼迪造成的后果相比,奥斯瓦尔德宣称的动机太微不足道,在很多人看起来无法达到连贯一致的叙述标准……如果诸如失误、事故、个人反常行为等“微小”原因都能造成重大后果,那就意味着重大事件背后有很多随机性原因存在,而非全盘计划内。
当然,大多数时评人都不大认同一般意义上的阴谋论,也就是,专业分析人士的偏见可能不会以阴谋论这种低端形式表现出来,但它也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在分析因果时,经常能见到的是,将事件归因为人们有意而为或可预见的影响,然后强拉硬拽出诸多“背景”,不承认偶然性因素的存在。
推测需要将所有可能性列举出来,并分析各自概率,凭借想象力敲定结论不是专业分析人士的作为。有人认为自己的语气越自信、公信力就能越高,除非是在普遍不思考的社会里,否则只能成为笑话。
“相关关系”有时也具欺骗性
利用共变关系的统计测量被称为相关关系——即如果某一事件的存在意味着另一事件也存在,我们就说这两件事是相关的;如果某一变量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另一变量发生变化,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就是相关的。假设,a和b是同一个原因引起的,虽然不能证明a直接引起b,但a和b有共变关系、在时间上a总是紧随着b,人们经常就会推论:a是b的原因。比如政府一推出什么法律,官媒总会“杀鸡”,抓几个“典型案例”出来。
再比如,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政治反对上升、国内矛盾激化可能会促使政府在外交上采取冒险行动、以实力为后盾的谈判更有效等等假定,都是基于变量间关系的直觉判断。大多时候这些假定是正确的,却很少能受到系统观察和统计分析的检验。
对他人和政府一般行为方式的假定是大量分析工作的基础,但问题在于,人们还可以随意引用互相矛盾的规律去解释、预测或证明类似情况下出现的不同行为。比如,“欲速则不达”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互相矛盾的警语,当它们被分头使用时,两者的道理都能说得通,可放在一起就会显得很愚蠢,再比如,“绥靖助长侵略”与“妥协才能达成协议”,是另外一组互相矛盾的说辞。
你可以用“一切取决于……”句式来辩解,是否使用它,是直觉处理信息和系统性分析的区别,添加上诉限定条件是为有见地的分析工作的特征,因此添加的频率也彰显了分析工作的严谨程度。
当然不否定暗箱政治的复杂性,分析封闭程度过高的国家和政府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数据、时间甚至兴趣,但至少应该大致了解需要掌握些什么,才能判断信息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显然不能靠人们的直觉本能来完成,直觉只能帮你挑一个自己觉得好玩的结论去信任。
某逻辑即便蒙对了十次、百次,也不代表它就是真理,但如今最常见的状况却是一个特色级观点或一套理论就能撑住一个时评人甚至媒体的长盛不衰,只能体现其本身和其受众的思路保守固化。
最后还是要鼓励分析人士积极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型,因为每一种思维模型都有其优势和弊端。尤其在官僚体制的现实中,意见一致的压力是所有偏见无法化解的基础原因,人们害怕不一样的思考遭到排斥而不敢言,结果只能直接抹杀价值。秉持批判性思考才有可能让合理性解释最终都能出现。
注:我们不会着重于提供具体事件的分析结论,那样似乎可以有丰富的出稿量,但价值却是极有限的,我们希望能将方法介绍给你,授人以渔,你可以用它自己去分析,或者判断那些铺天盖地的结论、权威级大师的观点,究竟靠谱几成。
评论
Jeaacalay (未验证)
星期三, 04/24/2019 - 11:58
永久连接
Canine Amoxicillin JeaPriods
Substitute For Propecia <a href=http://sildenafdosage.com>online pharmacy</a> Propecia Length For Results Cialis Preise Polen
StevElug (未验证)
星期六, 06/01/2019 - 17:09
永久连接
Zithromax Rx Dosage Stevprople
Nebenwirkungen Viagra Sehstorungen <a href=http://ordercheapvia.com>viagra</a> Isotretinoin Izotek From Canada Direct Low Price Overseas Efectos Secundarios De La Cialis
冒个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