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网络舆情分析师:“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文/
伍茂

(泡泡特约报道) 工信部计划每年“培训10万网络舆情专业人才”,以填补官方所说的120万的网络舆情人才的缺口。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兴的网络舆情分析产业,泡泡特约记者参加了中国东部某城市举行的第三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学员王明在考虑换一份工作。新工作的工资据说是现在的2—5倍,不过他还在犹豫,因为相较于目前的记者工作,这份新工作有一个被大众戏谑的名字,叫“五毛”。“五毛”,中国大陆受雇发表倾向于政府言论的网络评论员,因每发一贴可得五毛人民币而得名。

与王明的纠结不同,李强很果断地报名参加了培训。在D城担任政府宣传工作的李强并不在意“五毛”的戏称,“我早就是五毛了”,他每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各大网站、论坛上,搜集政府信息。

“承担为党政机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他大型企业决策者提供舆情监测报告;负责重点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咨询方案提供。”这一职位描述,来自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一则招聘启事,招聘的岗位是“网络舆情分析师”。

不同于五毛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迅速把握热点,分析研判舆情,预测舆情走势,以化解危机。

网络舆情分析师与“五毛”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观察家北风在接受泡泡网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道,“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把民众意见从网络搜集上来,五毛是把官方意见从网络推广开去,是不同的方向。”同时,网络舆情师也似乎更“智慧”,不是一味删帖或跟帖,同时也加入回应、处理等行为元素,引导舆论,化解危机。“舆论审查的要义,不再是信息的封锁,而是对信息解释权的争夺。”中国媒体人长平说:“夺得了信息的解释权,同时也进行信息的部分控制,当局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害怕更多的信息进入。”

因此,人社部在2013年年末给这“智慧”的职业正了名,宣布可对这一职业正式颁发合格证书。

国家战略的网络舆情分析

从2008年涌现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一职业到2013年被正名,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网络舆情分析师一直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见诸报端,并未太受关注,直到2014年2月,一切开始发生变革。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网信小组”)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这一消息立刻在中国官场引起一阵骚动,因为在中国,只有四个小组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任组长,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军改领导小组以及中央网信小组。人们惊讶地发现,网络信息安全已被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重要层面。

中国媒体人安替告诉泡泡,这意味着政府“把互联网当成党和政权头等重要的事情来抓。”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保护等。而颇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也包括“网络舆情监控”,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网络上民众的言论、信息、态度以达到维稳的目的。

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监控主要由像李强这样的宣传干事兼任,行政体制内并没有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管理师等人才或专属岗位。一夜之间,培养网络舆情分析师成了各级官员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最迅速的“使命必达”。工信部计划每年“培训10万网络舆情专业人才”,以填补官方所说的120万的网络舆情人才的缺口。

媒体人安替表示,中国的网络管理已“从惩罚性打击变成了预防性打击,在任何一个政治类账户还没有产生任何社会效应之前,都要扼杀在摇篮中”。

吃螃蟹的诱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工信部电子情报所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NPST”)开设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是舆情培训市场的两大官方主力,尤其是工信部旗下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因通过考试后可获得“官方证书”而颇受市场欢迎。

工信部NPST的人才培养体系分为助理舆情分析师、舆情分析师、高级舆情分析师、舆情管理师、高级舆情管理师5个层级 。在泡泡特约记者参加的培训班上,共30多位学员中就有2/3的人报考了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的培训,其中不少人已通过了初级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考试。

舆情培训班为期3天,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培训费为4735元;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培训费为5685元。由于NPST开班城市和班次并不多,同一地区一个月仅开班一次,所以参训的大部分学员来自外地,甚至有学员从外省赶来参训。如果参加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培训班,培训费加上3天的住宿费、往返火车票或机票、餐费等,总开销需要近万元。

像李强那样由所在单位报销培训费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政府单位组团参加培训,授课讲师会根据培训单位性质及日常工作内容调整案例及实际操作等内容。

当然,也有像王明那样需要自掏腰包的。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王明需要支付往返差旅及培训费用近1万元。对王明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官方所称工资约为9000到25000元,这对月薪仅5000元的王明是极具吸引力的。

从事政府维稳工作的倩倩坦言,工信部认证的证书是其报名的很大动因,“未来如果单位开设舆情类岗位,有这样一张证书肯定会被优先考虑”,倩倩认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

学员多有官方背景

目前中国网络舆情多为事后应对,很少能够做到事前预警。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要以引导舆论为主,但一旦发生负面新闻导致群体性事件就会使相关舆情从业人员及当地政府官员落马。中国官场的惩罚体制,导致舆情从业人员习惯性在舆情还没发生大规模传播前优先选择删帖,直至舆情大面积传播后才想办法作舆论引导。本质上而言,在网络舆情人才体系初建、培训课程并不成熟、行业缺口巨大等多重因素下,中国现阶段网络舆情人才的培养重点,似乎仍然是满足官方维稳需求,这些官方需求包括避免群体性事件、处理地方政府领导负面新闻等。

泡泡网特约记者在卧底NPST杭州培训时发现,大部分学员来自地方政府,多是政府高层、宣传干事、维稳人员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来自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即便是来自企业或媒体,也都是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和媒体。

肖冬和张华是浙江某下属地级市的宣传干事,他们一起报名参训。课程上学习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他们已非常熟悉,这次参训主要是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官方知识”。

“领导爱看怎样的舆情报告”

这些官方知识,也由官方人员来教授。泡泡记者参加的NPST培训的官方讲师有来自工信部情报所NPST管理中心的;有来自浙江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的高级官员;有从事官方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多年的职场前辈;也有知名高校新闻传播系的主任。

浙江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的高级官员透露官员找他删除负面他是如何处理的;官方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的前辈则分享“领导爱看怎么样的舆情报告。”在过去几年里,国内知名的沈教授开展政务、舆情培训讲座多达200多场。在我好奇这些讲授的内容和效果,沈教授却在不停讲述中国高级官员在培训中与他产生的交情。听起来,舆情分析师的培训场更像是另一个官员社交场。

培训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舆情信息工作体系、网络舆情的策略管理、舆情的监测和监控管理、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应对、舆情处置案例分析、舆情报告的撰写以及舆情系统操作实训等。课程中涉及的案例分析包括温州苍南事件、平度纵火事件、启东事件等群体性事件。

参与培训的30多人在机房内上课,上课时间从上午9点至下午16:30,除了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学员们也可在电脑上进行舆情监测系统的实训操作,第三天培训的下午直接进行考试。

体制内的晋升

肖冬很习惯这样的官方培训。

他的履历让我印象深刻,知名学府浙江大学硕士毕业,曾任职于世界500强外企。过去他的工作接触颇多外企开放思想,而他最终选择返回老家担任一个月薪仅3000元的宣传干事,这让我充满疑惑。

“很鄙视我,对吗?”在我提出这一疑问时,他很敏感地抢答,这是一个他被无数人问起过无数次的问题,“我不喜欢大城市里浮躁的环境,图安逸,就回老家考公务员了。”

肖冬30余岁,3000多元的工资即便是在他所在的地级市也不算高,但他仍然是家乡人眼中的骄傲,找媳妇结婚也都是一路绿灯,因为他是为政府工作的公职人员,享有较好的福利待遇。

在中国这样一个一党执政制的国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公务员”是安稳的职业,政府不会亏待自己人。像肖冬这样已在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一新的职业技能,在体制内获得更好的晋升和待遇。

至于是否喜欢他这份未来的舆情管理工作,肖冬反问道,“哪有那么多的喜欢和满意?就这样,挺好的。”

(为了保护受访者,文中均为化名)

相关阅读:

详解中国舆情监测软件(图解)

中国舆情分析师到底考什么?

图解:互联网思维包装下的“维稳”


 

评论

Amoxicillin Infant Dosage Viagra Generic Retailer <a href=http://boijoy.com>prix levitra 10 mg orange</a> Best Price On Viagra 100mg Vitamins Interfere With Amoxicillin

Is Keflex A Type Of Penicillin <a href=http://avdrug.com>syngenta levitra 20mg</a> Where To Buy Dapoxetine Online Metronidazole Antibiotics Without Prescriptions Uk

冒个泡吧!

Plain text

  • 不允许HTML标记。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