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事漫画家账户被封 再揭脸书投诉机制漏洞

香港知名时事漫画家Cuson Lo(咳神)的Facecbook帐户于此前突然被封,估计和他张贴的讽刺国务院发表一国两制白皮书的政治漫画有关(见下图)。许多网民在Facebook替Cuson不值,自行上传原图,呼吁Facebook封锁他们,又留言支持。有网民更发起网上联署,要求Facebook解释封锁政治漫画家Cuson lo个人帐户的原因,否则解除封锁。组织“社漫”以漫画声援Cuson。

更多

翻墙七种武器之长生剑:GoAgent

而随着GFW技术的不断更新,导致众多的翻墙工具失效或者使用体验大打折扣,诸如像Lantern,赛风等工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在众多工具中,是否有一款能够与长生剑一样,面对GFW的不断挑战而做到长盛不衰万世永生呢?

更多

迅雷暂停会员功能后的无奈和困局

从今年4月份起“净网行动”开始对网上淫秽制品传播进行打击时,迅雷的离线下载功能就成为打击的重点对象。

更多

被驯化的新闻学院(下):与党共建的醉翁之意

中共早已不依靠意识形态获得合法性,而是依靠利益绑定社会精英阶层。共建新闻学院恐怕也很难做到意识形态上的洗脑,但很有可能通过实际的利益交换抹杀新闻专业主义的萌发,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出更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更多

被驯化的新闻学院(上):“复旦模式”的全国推广

与党共建新闻学院,这是正在中国各大高校发生的奇观。这里的“党”,具体而言指两种机构。一是地方党委宣传部,二是中央媒体。“复旦模式”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最早产物,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学院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更多
 抗议的匿名者

匿名也是一种反抗权

 

前不久,我在杜塞尔多夫参加了一个“网络与民主”研讨会。会议间歇,主办方播放了记录片《骇客军团故事》(We Are Legion: The Story of the Hacktivists)。该片围绕着一个网络社群“匿名者”(Anonymous)的故事展开访谈,探讨了言论自由、公民权利、身份认同和政治秩序彼此之间的关系。

 

更多

写在Google再次被屏蔽之后

这两天中国大陆网友陆续发现以Gmail为首的诸如Google+,Google drive,Google doc之类的Google周边服务无法使用,虽然此类事情在2012年十八大期间也发生过,但这一次连Google.com或Google.com.hk搜索引擎都出现404无法访问的问题,应该算史无前例第一次。

可以看到微博上各地的网友哀嚎一片:

 

更多
纪念六四运动的台湾青年

网络操控明暗分工,大陆艰难纪念六四

在“六四”这个日子到来之前,大陆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两个事件:一是演员黄海波嫖娼被抓,二是山东招远邪教杀人事件。在这两个事件中,显见舆论操控的手法,比如,抓捕黄海波嫖娼是由刑侦部门执行,只有警方才能掌握的案情资料,但也有序地流传出来,分批次进入舆论场,不断制造焦点,转移舆论视线的目的相当明确。

更多

台湾的“六四”记忆

二十年多前的台湾,却有人要利用六四,激发爱国心,强化与中国的对立,并且试图掩饰真相。

更多

网上的“六四”T恤与边陲悼念

几年前,一个朋友在中国大陆的网购平台看到一款T裇,一个卡通图案,父亲带着孩子拿着烛光,图下面是一句西班牙文。当时临近六四,朋友觉得T裇应景,便随手要货,但却迟迟收不到,朋友跟卖方沟通,对方说因为T裇大敏感,中国厂商最后不愿出货。

更多

“六四”25周年之网络污染

今年是“六四”事件发生25周年,海内外发起不少纪念活动,例如“天下围城”和“重回天安门”等。中国当局想尽千方百计来破坏这些活动,但这些活动的信息主要发布于中国境外的互联网,当局鞭长莫及,没有办法像国内网站一样下令删除,只好拼命污染相关的活动信息,以及抹黑比较活跃的异议人士及与活动相关的人士。

更多

国际特赦:香港是捍卫中国言论自由的关键

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比中国大陆其他地方享有更多的新闻自由,这相对的自由令香港记者能揭露中国及其他地方的人权状况。香港在捍卫中国的言论自由上有关键的角色。

更多

中国军方黑客案:中美网络安全的外交之争

传说中的中国政府御用黑客被美国强烈曝光,将中国军方网络间谍案纳入到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范围。这是继谷歌事件之后,美国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实质性动作。在强大的美国网络外交面前,中国政府只有对内维稳掩饰脸面,对外毫无外交应对上的章法可言,所谓“大国”不过是相对于“寡民”而言。

更多

今年六四格外忙

六四事件25周年即将到来,中国对待此的态度可以贴切地形容为“在沉默中继续”。自由之家表示,今年中国当局尤其关注当前流行的社交平台:微信。

更多